由于产量不足、产业化水平不高、价格竞争力有限,我国的大豆主要从国外进口。2019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8851.1万吨,进口对外依赖度高达83%。为解决这一困局,我国一直在想办法扶持国内大豆产业。
大豆属于"土地密集型"产品,一年一熟,亩产量较低。有人算过,我国耕地面积约为20亿亩,按国产大豆亩产123公斤计算,那么种出进口大豆的数量需要腾出7.7亿亩耕地。如果自己生产大豆,那么将会大量挤占其他的粮食耕地。
在不扩大耕地的情况下,选育优良种苗,提升单位生产效率就成了必然的选择。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此后召开的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做出相关部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
我国是大豆起源国,大豆种植历史已经超过2000年。在二十世纪60年代之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总产都居世界首位,目前总产居世界第四位,种植面积居第五位。我国先民很早就采用留优汰劣方法改良大豆品种,也是最早采用现代遗传学方法培育大豆品种的国家之一。但总体来看,我国大豆种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近年全球大豆种子市场规模在760万吨左右,总产值约50亿美元。其中,美国国内大豆种子市场规模在190万吨左右,产值稳定在20亿美元以上。巴西大豆种子市场规模约15亿美元,种子销量约200万吨,商品化率98%以上。大豆种子销量已经占农作物种子销量的45%。阿根廷大豆种业发展相较巴西更晚一些,开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大豆种子市场规模约110万吨,产值约8亿美元。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大豆品种累计审定总数为3112个,其中通过国家审定的品种数为491个,地方审定的品种数为2621个。当前全国经营大豆种子的企业有442家,其中,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种子企业有6家,注册资金在千万元以上种子企业有70多家。而到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业每亩种子用量为5.22千克,全国1.48亿亩大豆需要种子7.7亿公斤,但现在我国大豆种子规模仅约3.5亿公斤,农民换种率仅45%。且大豆种子平均价格仅6.8元/公斤,不足商品大豆价3倍,从事大豆育种的收益和经营大豆种子的效益同选育和经营杂交作物种子的行业相比较差异悬殊,企业自主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有学者建议,十四五”期间,应建立以商业化育种与公益性育种相结合的大豆种业体系。加快实现种子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公益性育种单位联合,通过资源共享、人员共享、实验平台共享,开展合作育种、委托育种、品种权转让、技术入股和收购育种单位等多种办法,加快大豆新品种培育和推广力度;
同时,加强大豆资源精准评价,深化种质创新与利用。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创新,扩大大豆资源优异育种性状的精准鉴定范围。利用高通量分子鉴定技术,在分子水平上尽快摸清我国大豆种质资源家底,针对不同生态区主要育种目标,建立区域化的种质资源性状信息、分子数据和载体品种等信息数据库,实现平台共享。
此外,推进现代育种技术体系建设,提高育种效率和精度。针对我国主要生态区大豆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产量低、品质差、适应性低等问题,重点解决大豆产量相关性状、重要品质性状、主要适应性性状的分子调控基础等关键科学问题,着重加强大豆育种基础理论研究。
培育突破性的大豆新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类型需求。针对不同生态区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培育适应不同区域栽培的高产、优质、专用、抗病虫、抗逆、广适性的大豆新品种,其中北方春大豆区要重点培育早熟、秆强耐密、高附加值、蛋白含量高、功能性成分丰富、耐旱、耐低温、抗病虫,适于大面积机械精准化栽培和收获的新品种。